医生不会告诉病人药物的副作用

医院去看病,会找医生开药。而医生会让病人检查身体,用医疗仪器检查,检查之后才会开药。一般情况下,开药之后,病人不知道药物的副作用,医生也不会告诉病人的副作用。于是,医生和病人之间就存在了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病人有病要找医生,本身没什么非议的,但是病人有病找医生已经成了习惯,也是被资本培养出来的习惯。在古代,医疗条件不发达,很多人得了病只能在家养病,没钱看医生。即便有钱看医生,也不一定能看好。毕竟,古代的医生大多是中医,没有医学仪器检查,更不会告诉病人药物的副作用,因为中医本身也不知道药物的副作用,甚至很长一段时间,药物的副作用才能显示出来,那么他们怎么会知道呢?

到了现在,医疗技术飞速发展,医院遍地都是,但是医生仍然不会告诉病人药物的副作用是什么。要是有医生告诉病人药物的副作用,病人就会被吓住,不敢吃药了。也就是说,病人不一定了解自己的疾病,也不一定知道药物的副作用。在病人的观念里,他们需要认知自己疾病的时候模模糊糊,也需要遵医嘱。要是按照“尊其师,信其道。”的逻辑,病人要尊重医生,才会信服医生的治疗方案。相信是前提,有了相信的前提才会进入下一步的治疗。

病人要想治好病,就要找医生治疗。医生根据医学仪器的检查来开药,似乎并没有什么错。但医生应该尊重病人的知情权,让病人知道药物的副作用,以免病人吃药吃出了副作用,要找医生理论的时候,医生就会很被动,也会很尴尬。但是,医生很自信,不会说出药物的副作用,那意思就有点封建家长制的意思,所有的治疗方案都是医生制定的,药物也是医生开的,那么,病人的身体就要交给医生来治疗。潜台词是,医生开药会充分估量病人身体的承受力,在承受力之内用药物调节。在病人住院治疗期间,这种估量是有效的,因为医生每天都在观察病人,可以避免很多药物的副作用,也知道药物的治疗边界在哪里。即便如此,还是有一些药物出现了明显的副作用,但对于身体的病症来说,副作用就可以忽略不计了。有得了绝症的病人放疗化疗,每天输液,弄得呕吐,吃不下饭,头发都掉光了,但他们能认识到副作用,也能接受,毕竟,相对于活的时间更长来说,药物的副作用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还有的人在用药之后,身体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医生赶忙停药,换用另外一种药来治疗。于是,药物出现了更新迭代的发展。每一代新药都是建立在旧药的研究基础之上的,还要力求避免旧药的副作用。当人们开始用了新药的时候,就会逐渐抛弃旧药,但是,新药仍然会有一些或多或少的副作用,只是不太明显,或者说没有被医生公布,对人的身体影响不大,完全可以忽略。于是,人们就不要知道药物的副作用了,知道了反而不好。

但是,药品生产商不会善罢甘休,主要还是怕追究责任,就要在药品说明书上标示药物的副作用,也会让人们注意,以免出现副作用的时候病人状告药品生产商。那么,药品生产商标示了药物的副作用,也就摆脱了责任,即便有时标示副作用之后,还是有语焉不详的“其他副作用未知”的说法,还有很多医学术语表达,让很多人都看不懂,但起码照顾了人们的知情权,也让人们似乎明白了许多。吃不吃药,完全靠人们自己的决定。当然,只限于人们自己买药的情况,也限于医生把药瓶子交给病人,药瓶子上面或药品说明书上面明确标示了药物的副作用。要是医生只给病人开一些没有药品说明书的药物,或者只给病人一个药瓶子,瓶子上没有标示药物的副作用,病人就不会知道药物是什么名字了。一般来说,小诊所的医生经常这么干,以免病人知道药物是什么,自己照方抓药,也就没有医生什么事了。大医院的医生也这么干,开一些药,让病人去抓。病人抓药之后,拿到带着药盒包装的药物,只会按照医生开的方子来吃药,当然也会看看药物说明书,看看药物的副作用,有时候还要问问医生,看药物的副作用到底有没有害。医生当然会坚持自己的看法,但有时候,也会迁就病人一下,改换药物,以免给病人造成不良的心理反应。

古人说:“是药三分毒。”但是人们有病就要吃药,不吃药只是抗病,不一定是什么好主意。毕竟,现在的疾病呈现多样化的趋势,还有的是病毒引起的,也就让人们必须求助于西药来解决。至于中药,大多都是副作用不详,并不是说不管用。医生开药要力求避免副作用,让药物起到正面作用,只是,很多副作用应该告诉病人,要是不明白,就不要滥用药物,也不要欺骗病人搞过度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59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