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提醒大家一件事,第五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将在六月前后举行,国务院常务会议确认,每年两批带量采购常态化,化学药国家集采制度化、常态化。
对于药品刚上市不久,市占率低的药企,如果能中标集中采购,即使药品有所降价,也可能通过采购放量带来提前的销售高峰。
去年的集采把医药医疗二级市场搞得血雨腥风,不管有没有在集采范围,统统先杀一遍。对于二级市场而言,化药经过多轮集采,对整体行业冲击力渐小。
我们再来重温一下,哪些医疗医药细分行业会对集采*策免疫?
1.创新产业链:集采打压的是同质化产品的利润,拥有核心技术、核心竞争优势、壁垒较高的产品很难被集采,甚至就算集采了,也很难被压价。
a.创新药:恒瑞医药、君实生物
b.创新器械:迈瑞医疗
c.医药外包: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康龙化成、昭衍新药、凯莱英
2.医院:民营医院有强消费属性,不受医保控费影响,能够享受消费升级下的红利。如:爱尔眼科、通策医疗。
3.医美:医疗美容属于可选消费,并不属于医保覆盖品种,因此也不存在集采风险。如:华熙生物、爱美客。
4.药店:天然无法被集采,并且药品集采的落标也为药店带来增量。因为未医院市场,医院外市场的销售渠道布局。这对连锁药店来讲,将极大丰富药品种类、带来客流,同时也提高了议价能力。如:大参林、老百姓、益丰药房、一心堂。
5.特色原料药:特色原料药属于药品制剂的上游,集采只能集采成品,所以特色原料药行业属于集采免疫行业。如:天宇股份、普洛药业、仙琚制药、九洲药业、司太立。
6.不纳入医保,不纳入集采的疫苗,如:智飞生物;集采起来有难度的血液制品,如:华兰生物;改善性需求的生长激素,如:长春高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