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虎嗅医疗组
作者
陈广晶
编辑
陈伊凡
头图
视觉中国
如果要说这段时间最亮眼的医药股,以岭药业当居其一。
从年9月底开始,以岭药业的股价一路走高,到12月份,股价增长1倍以上,曾达到了53.77元/股的新高,总市值达到亿元左右,在A股的中药企业中排到了前三的位置,仅次于片仔癀和云南白药。
本周内,连花清瘟的销售价格更是一度涨到原价的六倍。
在以岭药业股价和主打产品销售价格快速飙升的背后,实际上是国人对疫情的焦虑,以及对本土产品的信赖和期待。
就在12月7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抗击新冠疫情的“新十条”,大幅提高 防控水平,对核酸检测、阳性感染者管理等都有重大调整。
特别是,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查验健康码;跨区域出行也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和健康码等。
这是自从11月11日公布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隔离人员核酸检测频次等举措之后,针对疫情管控的进一步优化。
这无疑是针对病*传播新特点做出的科学调整,很多人意识到自己是“自身健康 责任人”。
根据澎湃新闻等媒体消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副主任、国家新冠病*肺炎联防联控机制专家组成员冯子健,在清华大学组织的线上活动中透露,数学模型测算结果显示, 波大规模冲击高峰时,人群中感染率将达到60%左右,最终80%到90%的人将经历过感染。
在此情况下,抢购感冒药、囤积感冒药的情况非常严重,除了连花清瘟,还有退烧药布洛芬、对 酚,以及川贝枇杷膏、蒲地蓝消炎片等药品。
这些被抢购的药能撑起“人民的希望”吗?除此之外,还需要做什么?
销量暴涨的连花清瘟
脱胎于两款历史名方,15天完成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一个月内获国家药品监督部门批准上市,在此后近20年的发展中,年销售额从万元增至40亿元。
这就是连花清瘟。
根据河北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办的期刊《河北企业》的一篇文章,连花清瘟胶囊是年以岭药业董事长吴以岭在麻杏石甘汤和银翘散两个传染病经典名方基础上创新开发而来的。最初用在一些疑似SARS感染者身上,效果卓著。
此后,在禽流感、“甲流”疫情爆发中,都有连花清瘟的身影。年随着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启动,这款药也逐渐进入了高光时期。
年4月,连花清瘟获批新冠适应症——“新型冠状病*肺炎轻型、普通型”。当年以岭药业连花清瘟为主的抗感冒药销售额就达到42.56亿元,年仍保持在40亿元以上。
数据来自以岭药业年报。
虎嗅制图。
前不久,国内药品流通领域排名前三的企业九州通,在投资者互动平台透露,今年连花清瘟单月销售额达到7亿多元,前11个月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以上。
进入12月,销售额增长更快。虎嗅查询发现,12月8日这一天,连花清瘟胶囊在第三方平台京东健康非处方药排行榜上高居榜首,24小时内已经卖出了82.8万件,另有超87万人预约。一天的销量几乎相当于排名第二的布洛芬缓释胶囊一个月的量。连以岭清瘟爆珠口罩的热度都暴涨了10倍以上。
另据北京商报消息,12月5日以来,北京市每天向市场投放的连花清瘟颗粒和胶囊都在40万盒左右。
年疫情之初,包括以岭药业的连花清瘟、双*连、板蓝根等,虽然没有像连花清瘟一样一飞冲天,但也确实都是备受期待的产品,都是大众想尽办法要抢购到手、囤积在家的“救命稻草”。但是,有了这些,就足够我们应对抗击疫情的新阶段了吗?
疯狂囤药有用吗?
新冠疫情发展到今天,人们对这种病*的了解也越来越多——新*株传得快,但是致病性大大减弱。
从目前情况看,无论是官方推荐还是坊间流传的药品都并不是治疗新冠的药品,即便是连花清瘟、金花清感颗粒,新增的新冠相关适应症也是缓解症状相关,准确的说法是:“用于在新型冠状病*肺炎的常规治疗中的轻型、普通型引起的发热、咳嗽、乏力”。
也就是说,药物可以辅助我们对抗疾病,但是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年疫情之初,牺牲珍贵的口罩,连夜排队抢购的双*连口服液、板蓝根冲剂,很多人都还没有吃完,就又存了新的抗疫“套餐”,除了退热、止咳等常用的感冒药,也还有尚未经严格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的传说有效的“新药”,甚至未经验证的偏方。
三年后的今天,不仅连花清瘟、双*连、板蓝根等产品大卖,部分品牌的布洛芬、抗病*口服液、川贝枇杷膏等,也开始出现断供的情况。国家卫健委推荐的新药,也在迅速窜上了电商平台的热销榜。
手里有药,固然心里不慌。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药品都不是新冠 药,其作用主要是缓解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
上海医院医院官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2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