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新华日报」张力元,苏州市政协委员,医院(医院)肿瘤放射治疗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放射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放射生物免疫学组委员,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年5月29日,一位年轻的中国医生在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肿瘤学术盛宴——第56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发出响亮的中国声音。会上,由张力元主导发布的“布拉格治疗”兼具前瞻性与开创性,运用高效低毒的方法有效挽救了一些难治性恶性肿瘤,得到各国专家们的认可。今年43岁的张力元出生于云南,是哈尼族人。在他看来,一个少数民族少年走出大山走宽走远人生道路,源于禀赋更依托求索:好奇、勤思、求变,其中最核心之意如其名:“力元”,努力执牛耳、力做开创者,要做精诚的大医,全力造福患者。从云南到哈佛到苏州:创新思维是好医生的灵魂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以雄奇壮观的哈尼梯田闻名于世。年,张力元出生在当地一个对教育极为重视的家庭。父母的悉心培养造就了张力元向上向善的品质,在求学的道路上,他一直孜孜以求,从山沟沟走到了世界医学的顶级殿堂。年,张力元考入苏州医学院(现苏州大学医学部)放射医学专业。毕业时张力元以优秀本科毕业生的身份成功留校,入职医院肿瘤放射治疗科。年张力元硕士毕业,次年进入医院进修肿瘤放射治疗学。年,他拿到苏州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张力元作为苏州大学“东吴名医”培养对象及苏州市姑苏卫生重点人才,被公派到美国哈医院(MGH)做博士后研究。留学带给他的,不单是视野的开阔、学业的进步,更多的开启是对“创新”的理解与体会。在这里张力元参观了世界上第一例全身麻醉纪念馆,医院威廉·莫顿医生开创了首例乙醚吸入麻醉手术,这标志着医学麻醉的诞生,医学外科新纪元的开始,这激荡他的科研梦想。在哈佛留学时,张力元也对国外转化医学的运行模式产生浓厚兴趣。“医院,很多医生都有自己的实验室,都有和他们搭档的基础科学家支撑,医生发现的临床问题,往往可以让其基础研究的搭档建立动物模型,随后进行科技攻关,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在患者中进行临床试验,最后形成新的临床救治方案。”张力元回忆。这些都给张力元很大启示,他领悟到,临床医生分为三种状态:第一种是根据经验收治患者;第二种是根据规范严格诊治病患;第三种则是个体化因材施医。扎实的技术只是临床医生的基础,而创新思维才是好医生的灵魂。正是秉持这个信念,张力元带领团队开创了“布拉格治疗”。在担任住院医生时,张力元就注意到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会对病人造成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皮肤及黏膜损伤。大多数医生认为这只是“皮毛损伤”且多数可自愈,因此在临床放疗中忽略了这些“皮毛”放射损伤的处理。张力元却有着自己的看法,他坚持认为,对病人的救治应当做到微创或无创。他深入系统地研究如何减少肿瘤放射治疗对病人的伤害,从细胞和动物实验入手,最终探索出可有效防治皮肤黏膜放射性损伤的配方制剂,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命名“医用射线防护喷剂”。年9月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它界定为II类医疗器械管理,随后成功上市销售,并被评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有效为广大肿瘤放疗患者保驾护航。自年来苏州求学至今,张力元已在苏州生活二十多年,从曾经的一个年轻哈尼族小伙,到现在全国知名的肿瘤学专家,张力元立志将国内外学习到的先进肿瘤治疗技术及理念造福更多病患。布拉格治疗:精准歼灭“冷肿瘤”的“特洛伊木马”晚期肿瘤患者手术、放化疗无效时,能否迎来生命之光?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在癌症治疗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两位免疫学家,给张力元新的指引。当年3月,张力元教授团队率先提出放射治疗可以增敏肿瘤PD-1免疫治疗的理论并付诸实践,开展了“布拉格治疗”。源于其治疗中包含“PD-1inhibitor,RadiotherapyandGM-CSF”,而他们的首字母组合为PRaG(布拉格),为此该治疗方案被命名为“布拉格治疗”。无锡的杨先生就是“布拉格治疗”的受益者之一。年初他被诊断为晚期结肠癌,外院经历了多线化疗及靶向治疗,但都无法让肿瘤得到有效控制。后来经过3周期布拉格治疗后,肿瘤完全消失。年7月,他已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张力元教授治疗的患者,都是多线化疗失败后的多发转移患者,在进行布拉格治疗后,50%左右的患者肿瘤得到了有效控制。什么是“布拉格治疗”?张力元教授解释,“冷肿瘤”善于隐藏,免疫细胞难以发现,单用PD-1/PD-L1抑制剂临床疗效偏低,但是,应用放疗技术可产生“特洛伊效应”,使“冷肿瘤”转为“热肿瘤”,使细胞毒性T细胞精准浸润至肿瘤内部,更高效地杀死肿瘤细胞,就好比希腊神话故事里,那个杀敌致胜的“特洛伊木马”。布拉格研究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相关论文已经引起国际医学界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6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