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5日讯7月4日,省卫生健康委、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广播电视局联合印发《山东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中医药文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推动实施中医药文化弘扬传承工程。《方案》提出,中医药文化建设专项行动以弘扬传承中医药文化、提升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为核心,以中医药文化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重点,积极推进全省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长效工作机制建设,推动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在齐鲁文化研究、品牌打造、阵地建设、文化传播、产业发展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充分释放中医药的多元功能和价值。到年,全省中医药文化弘扬传承取得显著成效,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达到25%以上,初步建立促进中医药文化创新发展的新机制,形成具有山东特色的工作经验,为全国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综合改革提供借鉴。《方案》明确中医药文化建设专项行动6方面主要任务——一是建设齐鲁中医药文化研究保护体系。依托山东中医药大学建设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传统医药),组建中医药文化研究团队,推动建设中医药文化发展战略智库,建立健全中医药文化研究人才培养机制。深化齐鲁中医药文化内涵研究,推进中医药文化理论研究,将中医药文化研究纳入中华优秀文化弘扬传承工程,开展齐鲁文化与中医药融合发展研究,探索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和模式;挖掘整理全省中医药文化资源,积极推进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进齐鲁中医药古籍经典研究保护,系统研究梳理齐鲁中医药文化传承脉络,整理齐鲁中医药名家学术精华和古籍,编辑出版一批富有齐鲁文化特色、富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二是塑造齐鲁中医药文化品牌。持续举办“尼山世界中医药论坛”,设立尼山论坛中医药体验区,努力提升论坛影响力,逐步打造成国内外中医药和文化专家汇聚、世界知名的品牌论坛,推动中医药走上世界文明交流平台。擦亮“儒医文化”、“扁鹊故里”、“针砭发源地”三张名片,举办儒医论坛、泗滨砭石文化论坛和扁鹊故里文化活动,办好“泰山论灸”。鼓励各地打造地方中医药文化品牌。开展“中医药伴我成长行动”,组织编制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指南,将中医药文化纳入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中医药文化校本课。扩大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建设范围,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师资培训,推动各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将中医药预防近视、脊柱侧弯纳入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内容。三是打造覆盖系统内外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阵地。加强中医药机构文化建设,继续推进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示范单位建设,引领各级中医药机构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场馆、设施设备、人才队伍和功能建设。推进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加强山东省中医药博物馆和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博物馆规范化建设;健全完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评选、评估和动态管理机制,医院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新建一批国家和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加强基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阵地建设,推进基层中医馆、国医堂、村卫生室等群众活动场所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建设,积极协调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中医药文化长廊、文化街区和主题公园,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乡村综合文化中心等阵地建设作用,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打造覆盖系统内外、便民利民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阵地群。四是推进中医药文化产品创作供给。丰富中医药文化宣传形式,组织创作开发中医药文化科普读物和宣传品,以图书、宣传册、挂图、折页以及音像制品、电子读物等多种载体,面向群众广泛传播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推进中医药文艺作品创作,积极推进中医药与文化、文艺、影视等跨界融合,开展中医药文学、艺术、影视作品创作。开发中医药文化产品,积极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品,讲好中医药故事。五是畅通中医药文化传播渠道。深入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主题活动,建立健全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巡讲机制,广泛开展群众性中医药文化活动,推进中医药文化走基层、进乡村,通过开展义诊、讲座、体验、展览展示、巡讲、文化作品征集、知识大赛、文艺演出等形式,广泛传播中医药文化理念和健康养生知识。拓展中医药文化社会传播渠道,策划推出一批有代表性的中医药养生保健类栏目,利用微博、抖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6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