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吹上天的四种保健食品,坑钱伤身,劝告父

保健品,想必大家非常熟悉。近几年我们经常在网上看到“某某大爷/阿姨,购买大量保健品,最后把自己的‘棺材本’也贴上了……”

首先我们需要和大家说清楚,保健品并不是药物,也不能达到真正治病效果,如果身体出现不舒服还是应该尽早就医,有些保健品就是糊弄人,我们一定要擦亮双眼。

保健食品是保健品吗?靠谱吗?

很多人都存在“保健食品=保健品”的刻板印象,但实际上保健食品、保健品并不能混为一谈。

保健食品标志是:蓝帽子标志,英文是Bluehatsign,是我国保健食品专用标志,为天蓝色,呈帽形,业界俗称“蓝帽子”,也叫“小蓝帽”。蓝帽产品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保健食品标志。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审评中心保健食品工艺标准审评部刘红玉处长表示: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中并没有关于“保健品”的法律定义,保健品是普通公众和媒体对宣称具有保健作用的产品的泛称,包括内衣、床垫、器械、理疗仪等。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GB)的定义,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保健食品,具有明确的法律定位是食品不是药品,适用于健康和亚健康人群。

国内的保健食品真的安全吗?由于市场上存在虚假夸大宣传以及虚假功能生成,制假售假违法添加等行为,可能导致民众对于保健食品信任度明显降低。

国家市场监督总局特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司保健食品注册处处长宛超曾表示:保健食品行业整体稳项比较好,国家督查抽检合格率高达98%以上,非法添加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服用保健食品基本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但是想要达到治病效果也是不可能的。

被吹上天的四种保健食品,坑钱伤身,劝告父母:免费送尽量也别要

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保健食品被商家吹上天,但实则功效并没有那么强大,不过就是一种普通食物,营养物质甚至比不上我们平时的某些简单食材。

第一:酵素

酵素是非常流行的,但其实就是港台地区的一个翻译名称,大陆这边的正统叫法就是“酶”。酶是人体生物反应的一种“催化”物质,就目前来说。已经知道的没有多种,他们分布在人体各处,比如唾液中就含有酶。

临床上有些针对性的酶类药物,比如促进伤口愈合的糜蛋白酶。是药物和保健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根本不知道商家宣传的究竟是哪一种没,更何况有多种,没有人能保证,保健品就能补充完整。

第二:口服胶原蛋白

注重外貌的女性都希望自己皮肤紧致有光泽,所以会选择服用胶原蛋白,达到延缓衰老效果,但是口服胶原蛋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完美。

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顾中一明确表示:胶原蛋白就是蛋白质,在人体皮肤组织以及骨骼内含量都非常丰富,根本无需外界补充。

胶原蛋白其实属于“劣质蛋白”,实际上营养成分比鸡蛋牛奶还要差,与其花大价钱补充,还不如多吃点有营养的食物,有助于改善身体内环境,让皮肤状态越来越好,更显年轻有活力。

第三:大麦若叶青汁

大麦若叶青汁,是很多人比较喜欢的保健食品,尤其是存在便秘的人大多都是亚健康问题,选择喝大麦若叶青汁,吸收其中膳食纤维,改善排便问题。

大麦若叶青汁最常见功效宣传就是改善酸碱体质,其实这完全就是伪概念,人体有一套精密系统,把血液pH值控制在7.35~7.45之间。大麦若叶青汁还可以降低胆固醇治疗糖尿病等,这些说法均不靠谱,大麦若叶青汁其实就是“草”。

第四:口服白藜芦醇

口服白藜芦醇对于保养身体有效果,这样的说法目前来说还是缺乏证据的,白藜芦醇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在红酒,葡萄酒,桑葚和花生等食物中均有发现。

研究发现,白藜芦醇能够降低胆固醇,预防炎症反应,降低患癌几率,还有助维持体内激素平衡阿尔兹海默症,但这些研究都是在细胞以及实验动物中进行。

白藜芦醇是否对人体有好处还没有足够实锤证据,只能说具有一定潜力,年相关研究通过监测老人身体内白藜芦醇代谢浓度发现:白藜芦醇与炎症反应,心血管疾病,癌症发生以及长寿并没有太大相关联。白藜芦醇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神奇。

如何正确选购和食用保健食品?

1.食用保健食品要依据其功能有针对性的选择,切忌盲目使用。

2.保健食品一般都要较长期食用才能达到保健的目的。不可期望所谓“疗效”、“速效”。 

3.保健食品不可替代药品,没有治疗作用,不可轻信广告宣传。

4.保健食品应按标签说明食用。

5.保健食品不含全面的营养素,不能代替日常饮食,要坚持正常饮食。

6.不要参加任何以产品推销为目的的“健康讲座”“免费体检”“专家义诊”“低价旅游”。切勿通过非法的传销和会议销售等途径购买保健食品。

7.保健食品的价格有合理的区间范围,不要相信商家所谓“越贵越好”的宣传。同时,应避免一次性大量购买同一类产品。

8.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量力而行,最好不要一次性地大量购买某一产品。购买保健食品时要做到“五查五看”:

一查证照,看经营主体是否合法;

二查包装,看购买产品是否合格;

三查说明,看宣传内容是否合规;

四查渠道,看购买途径是否合适;

五查凭证,看索取票据是否合宜。

在购买保健食品时,如果发现经营者有违规违法行为或者自身权益受到侵害的,请保留好实物、购物小票等凭据,并主动投诉举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63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