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年春节来临之际,贵州方面决定召开一个茶话会,邀请各界人士前来参加,共贺新春。
茶话会召开当天,昔日的“贵州王”王家烈,以民主人士的身份受邀来到会场。就在他坐下没多长时间、正和身边人寒暄的时候,一个声音在背后叫住了他。
王家烈回头一看,只见一个身穿*装,右腿缺失,拄着双拐的男人正望着他,此人带着一副眼镜,看起来已过不惑之年。
“请问您是?”王家烈试探性地问道。
“鄙人姓钟,名赤兵。”那人答道。
王家烈愣了一下,他一时间想不起此人究竟是谁,目光便落到了那人缺失的右腿上,不由得问道:“请问您的右腿为何会缺失,何故如此?”
这位名叫钟赤兵的人不紧不慢地答道:“被您当年统领的黔*‘借’走了,打算何时还给我呢?”
此言一出,让原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王家烈,顿时眼睛一定,随即露出内疚之色,道歉道:“我罪孽深重,竟打掉将*一条腿,真是不该!”
那么,这个钟赤兵究竟是何许人?
他的右腿是如何失去的,为何说是被王家烈“借”走了?
一、“我叫钟赤兵”
年夏,彭德怀率领红武*挥师平江,驻扎在钟赤兵的家乡附近。当时,红*为了扩充兵源,便安排专人在当地进行招兵买马。
这天,一名年纪在16岁左右的少年来到了征兵处,声称想要加入红*。
“你叫什么名字?”负责征兵的红*战士问道。
“我叫钟赤兵!”这名少年顿了一会,回答道。
少年之所以犹豫,是因为他原名叫做钟志禄。其祖辈都是农民,经常遭到剥削阶级的压榨,家人不想让他再挨饿受穷,所以给他取名为“志禄”,意思是“志向厚禄”。
为此,家人还省吃俭用地将他送入私塾学习。
而后来之所以改名为“赤兵”,是因为他在毛笔店当学徒时,常听到老板将红色的“红”字说成“赤”,而“*”都是由一个个“兵”组成的,因此“赤兵”就代表了“红*”。在钟赤兵心中,红*是为人民战斗的,不能追求高官厚禄,故他将名字改为了——钟赤兵。
很快,钟赤兵便如愿成为了一名红*战士。
加入红*后,钟赤兵有勇有谋,骁勇善战,不仅在一次次战斗中屡立战功,还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员,在建国之后也被授衔为开国中将。当然,这是后话了。
一、一次战斗中,右腿被“借”走
前文讲到,年王家烈在茶话会上偶遇钟赤兵,提及对方右腿为何缺失时,钟赤兵说是被王家烈借走了,令其顿时大吃一惊。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钟赤兵的右腿是怎样被“借”走的呢?
这还要从年2月打响的娄山关战役说起。
年2月,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的红*进入到云南省内。在进行短暂的休整后,*中央决定给贵州的敌*杀一个回马枪:率*返回贵州,再渡赤水。
说得简单,做起来却很艰难。红*度过了各种艰难险阻,终于来到了贵州,但有一个巨大的难题摆在了面前:不远处的娄山关,有大量敌*把守,想要深入贵州,就必须占领娄山关!
*中央决定,以最快的速度占领娄山关,进而攻打遵义,将敌*主力一举消灭。
在地理上,娄山关地势非常险要,群山环绕,易守难攻,更是*事上的必争之地。而敌*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在娄山关附近设下了重兵埋伏,等待着红*主力的到来。
当时驻扎在娄山关的敌*是黔*第二十五*第二师,无论人数、还是武器装备上,都要强于素有“小米加步枪”之称的红*。
但红*毕竟是红*,根本就不怕他们。在彭德怀的一声令下后,红*第13团向敌*发起了进攻,很快便将点金山占领,作为一个制高点牵制敌*,为接下来攻打娄山关打下了基础。
占领点金山后,彭德怀命令钟赤兵率*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娄山关,以接应那里的红*。
在接到彭德怀的指示后,钟赤兵一分一秒也不敢耽搁,和红*战士们连夜启程,步行数十公里,途中还下起了大雨,但大雨并没有阻止第12团行进的脚步。
第12团没有让彭德怀失望,他们果然在2月26日拂晓时分到达娄山关口。但不巧的是,敌*再次对红*发起进攻,妄图反转局势。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钟赤兵主动请缨带领战士们迎难而上,成为冲向娄山关口的 股红*。面对敌*的枪林弹雨,钟赤兵不顾天气恶劣,不顾危险地主动冲在队伍的最前头,和战士们同生共死,最终再度占领点金山,完成了*组织交给的任务!
当然,这也彻底激怒了*阀首领王家烈。
为了对红*进行反击,夺回失去的阵地,王家烈派出了“双枪兵”——一杆大仗用得 ,一杆用于吸大烟的烟枪,再加上机枪的火力掩护,“双枪兵”如同饿虎扑食一般向红*扑来。
面对敌人的卷土重来,钟赤兵再度率领全营的指战员,利用点金山这一制高点,对前来反扑的敌*给予沉重打击。
所谓“双枪兵”只是一个花架子,中看不中用,乍一听战斗力很强悍,但枪炮声一响,战斗力实属拉胯。很快他们便被红*杀的片甲不留。
没过多久,垂死挣扎的敌*便再度向红*发起进攻。但此时,装备落后的红*却没有多少弹药了,情急之下,钟赤兵命令战士们退出剩余的子弹,上刺刀,同敌人进行白刃战......
一瞬间,刀光剑影,血肉横飞,一时间难以分辨出究竟是谁的血,谁的肉。最终,胜利的天平向红*倾斜,剩余的敌*也丢盔弃甲,四散而逃。
眼见着敌*四散而逃,钟赤兵当机立断,决定乘胜追击,率领一营的战士们前去追击。很快,钟赤兵他们到达了黑神庙,在那里和前来增援的敌*一个团打了一个遭遇战。
但双拳难敌四手,无论人数还是装备上,一营都处于劣势。
一时间,一营陷入到被动状态。
眼见着自己亲手带出的兵一个个被无情的子弹夺去了生命,钟赤兵被彻底激怒了,他双眼喷出仇恨的火焰,再次率领战士们向敌人发起进攻。
幸运的是,第12团的第二营前来增援钟赤兵他们,有了援*的支持,红*一路势如破竹,胜利的天平开始再次向他们这边倾斜。
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
就在钟赤兵正专心指挥着周围的战士冲锋时,一阵钻心的疼痛感突然从他的右小腿处袭来。原来是一颗猝不及防的子弹,射中了钟赤兵的右腿,巨大的冲击力将他击倒在地。
只见钟赤兵的右腿瞬间血流如注,止都止不住,此情此景身旁的警卫员当场破防,强烈要求背着钟赤兵撤退,但却被其以“不碍事”的理由拒绝。
为了稳定*心,钟赤兵强忍疼痛,被身边的警卫员搀扶到一边休息。
警卫员用力地将自己的衣服撕碎,弄成布条状,为钟赤兵包扎伤口。只见钟赤兵右腿上的伤口附近早已是血肉模糊,应该是击中了动脉,而且子弹已经将小腿腿骨打断。
面对如此严重的伤势,钟赤兵却拒绝了卫生员的救助,而是要求继续留在战场上指挥战斗。
这种“重伤不下火线”的精神,给予了战士们极大地鼓舞,尽管这场战斗非常惨烈,但红*还是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但遗憾的是,钟赤兵还没有来得及享受胜利的喜悦,就却因伤势过重而晕了过去。
众人赶紧七手八脚地将钟赤兵抬下战场,并医院。医生在检查钟赤兵的伤口时,遗憾地发现钟赤兵的伤势非常严重,已经错过了 治疗期限,只能将右腿锯掉了。
由于当时红*条件十分艰苦,缺少麻醉类药品和专业的医疗器械,只能在无麻醉的状态下用普通的锯将钟赤兵的右腿截断,因此在手术的过程中,疼痛的剧烈程度可想而知。
在经过3次的截肢手术后,钟赤兵的右腿被完全锯下。
之所以进行了3次截肢手术,是因为在前两次手术中,钟赤兵的右腿均出现了严重的感染情况,因此不得不进行3次截肢手术,好在第三次手术之后,伤口处没有出现感染。
可想而知,这3次截肢手术中,钟赤兵承受了多大的痛苦。
由此可知,钟赤兵的右腿是这样被“借”走的——在和王家烈的部队交战时,中弹负伤,因伤势过重和感染导致右腿完全截肢,使钟赤兵在后来的人生路中都要拄拐走路。
三、“独腿将*”走完长征之路
作为一名战功卓著的红*战士,虽然意外负伤,失去了右腿,但肉体上的 却没有使钟赤兵的战斗意志有一丝一毫的退缩。在*组织的安排下,钟赤兵被安排到中央休养连养伤。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休养连中有徐特立、林伯渠等人,还有后来成为毛泽东夫人的贺子珍。
年8月,中央休养连由川西北黑水芦花出发了。
钟赤兵因腿部残疾,无法像以前一样正常行走,只能躺在担架上让其他战士抬着担架走。遇到崎岖的山路时,他就要求战士们将他放下来,自己拄着双拐,一步步地前行。
而在拄拐时,钟赤兵每走一步,未愈合的伤口都会痛得他满头大汗。有时就连拄拐都无法移动身体,他就干脆用剩下的左腿,一点点地爬过去......
然而,凶残的敌人却没有放过休养连,休养连经常遭到敌人的袭击。
一次,当休养连来到花苗田附近时,遭到了敌*的攻击,顿时枪炮声四起,火光冲天,负责抬担架的战士们被打散,突起的战火在熊熊地燃烧着。
众人想要将钟赤兵等人转移,钟赤兵却主动提出要留下来,不想拖累大家。但战友们根本不听他的,硬是冒着枪林弹雨将钟赤兵等人抢救了出来,将他们带到安全地带。
终于,休养连来到了贵州的打鼓山。
彼时,队伍所携带的干粮已经不够了,只能就地取材,吃一些豌豆苗勉强充饥。见此情景,钟赤兵主动将自己仅剩的半袋米分给了负责抬担架的战士们,他说:
“躺在担架上,饿一点没有什么。”
幸运的是,休养连熬过了饥饿这一关。
在这之后的路上,面对敌*的冷枪冷炮,休养连尽可能分头行动,以 限度地保证安全。
钟赤兵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要求拄拐走路,摔倒了就自己拼命地爬起来。就这样,钟赤兵凭借着自己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到达了陕北,成功和大部队会师,见到了昔日的老战友。
据苏振华后来回忆,红*第十二团出发时有多人,仅仅过了一个月,就因非战斗减员,导致部队损失了余人。当到达陕北吴起镇时,部队仅剩不到人。
由此可见,钟赤兵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还能成功地随部队到达陕北同大部队会师,其意志力是多么地坚强!
三、意外重逢
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
在中枪负伤后的20年后,钟赤兵在*中央的安排下,来到贵州省担任贵州*区司令员。
在年春节前夕,贵州省举办了各界人士的茶话会,在茶话会上,钟赤兵和自己当年的敌人——王家烈偶遇了,之后便发生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原来,在前文所讲的娄山关战役中,同红*交战,后来又派出“双枪兵”的敌*首领就是素有“贵州王”之称的王家烈,正是王家烈派出的人,在战斗中将钟赤兵的右腿“借走”的。
在回想起当年的场景后,王家烈顿时大吃一惊,他面带愧疚地说:
“我真是罪孽深重,竟打掉将*一条腿,真是不该!还请钟将*从重发落!”
按理说,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但面对让自己便成残疾人的仇人,昔日战场上的死敌,钟赤兵并没有选择对立,而是选择放下。面对王家烈的歉意,钟赤兵坦然地说道:
“这都是陈年往事了,今后还要一起共事,共商治黔大计呢。”
听到钟赤兵“相逢一笑泯恩仇”般的释怀,王家烈顿时百感交集,潸然泪下。
钟赤兵虽然在战斗中不幸失去了右腿,但他却依靠自己顽强的意志,看到了革命的最终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被评为了开国上将。之后再次面对昔日的仇人,能够主动放下心中的仇恨,同对方握手言和,这是一名老共产*员的优良作风,更是一名*人的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