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药品回扣医药业风暴来袭,谁会倒下

郑华国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40811/4445742.html

今年股市,哪家公司爆雷 ?

想必很多人都会说:康美药业(.SH)。

没错,这家昔日被众星捧月的白马股,今年以来发生的事情却非常毁人三观。

亿现金不翼而飞,康美药业引发资本市场一片哗然,被一致认为是财务造假、严重侮辱投资者智商!

亿的规模,比全世界最 财务造假公司美国安然都大,康美药业注定要在中国股市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也许是医药类公司曝出的问题太多,国家实在看不下去了。

6月4日上午,财*部网站发布消息称,将组织部分监管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厅(局)于今年6月至7月开展医药行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

此次专项检查,重点是核查销售费用。即对医药企业销售环节开展“穿透式”监管,延申检查关联方企业和相关销售、代理、广告、咨询等机构,必要时可延伸检查医疗机构。

啥是核查销售费用?就是围绕医药企业的费用、成本和收入的真实性进行检查,其中包括向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销售返点的现象。

医药企业在会计上如何玩猫腻?最典型的就是销售费用造假。

比如:伪造医疗学术会的会议费、住宿费、交通费。

财*部这次对症下药,对销售费用的真实性问题,详细列举了以下几点:

销售费用列支是否有充分依据,是否真实发生;

是否存在以咨询费、会议费、住宿费、交通费等各类发票套取大额现金的现象;

是否存在从同一家单位多频次、大量取得发票的现象,必要时应延伸检查发票开具单位;

会议费列支是否真实,发票内容与会议日程、参会人员、会议地点等要素是否相符;

是否存在医疗机构将会议费、办公费、设备购置费用等转嫁医药企业的现象;

是否存在通过专家咨询费、研发费、宣传费等方式向医务人员支付回扣的现象。

不难看出,财*部对医药企业哪里可能发生账务处理,已经摸得门儿清,以上这几点恐怕也都是药企最怕查的地方。

多家A股公司被抽查

早在5月14日,财*部监督评价局就会同国家医保局基金监管司,共同随机抽取了77户医药企业进行检查。

这77家药企名单如下:

在这份检查名单中,A股上市公司高达27家,具体包括:复星医药、上海医药、恒瑞医药、步长制药、华润三九、亚太药业、智飞生物、同济堂、同仁堂、天力士、华北制药、天坛生物、吉药控股、大庆华科、景峰医药、奥赛康、仙琚制药、国药股份、江中制药、辰欣药业、安图生物、菲利华、卫光生物、太安堂、北大医药、沃森生物、恒康医疗。

没错,鼎鼎大名的复星医药(.SH)、恒瑞医药(.SH)、同仁堂(.SH),以及前段时间因为“留学门”事件而名声大噪的步长制药(.SH),都位列其中。

财*部这则消息出来之后,医药股迅速受到冲击。

截止4日收盘,医药生物指数下跌1.53%,有18只相关个股跌幅超过3%,当天生物医药板块的总市值蒸发超过亿!

6月5日开盘,医药股继续下跌,截至上午收盘,医药生物板块市值下跌亿元。其中,步长制药开盘一度狂泻超过5%。

步长制药,典型问题企业

前段时间,在董事长花万美元送女儿进斯坦福大学被媒体曝光之后,步长制药一度被放在了聚光灯下“烧烤”,这家公司也基本上被扒了个底朝天。

-年,步长制药在“市场及学术推广”方面分别花掉60.13亿元、70.17亿元和74.86亿元,逐年增长。

而同期,步长制药的研发投入分别为4.59亿元、5.53亿元和5.76亿元,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仅仅为3.72%、3.99%、4.22%。

年,步长制药实现营收.65亿元,销售费用为80.36亿元,销售费用占营收之比高达58.81%。

在这一销售费用中,又有高达93.15%的比例为“市场及学术推广及咨询费”。

年,步长制药平均每天花费的“市场及学术推广费”为万元。

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

谁都知道,医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是研发能力,但步长制药这种的,则是典型的重营销、轻研发公司。

A股的医药公司里,步长制药绝非个例,笔者之前写过的莎普爱思(.SH)也是一家典型的以销售为导向的医药公司。

当时的文章写到,仅年一年,莎普爱思公司的广告费用就高达2.6亿人民币,而同年的药物研发费用只有0.29亿,白内障相关药物的研发费用只有万,连广告费的零头都不够。

像步长制药和莎普爱思这样的公司越多,意味着中国药企的整体研发水平越是落后,竞争力越差。

正本清源,刻不容缓

年底,笔者的文章《降价96%:这个行业股价大跌,大洗牌来了!》,写的是药品带量采购*策给医药企业带来的冲击。

文章提到,最近几年国家在搞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工作。

所谓“一致性”,就是仿制药需按照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的原则,分期分批进行质量一致性评价,以便在质量上过关。

当时,持续两年多的个品种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工作已经进入倒计时,但仅有19个品种顺利通过一致性评价,完成率还不到一成。

以至于有些人调侃,这还配叫医药行业吗?简直是化工行业!

很多药企都号称自己的药品多么有效、科技含量多么高,但难堪的“一致性评价通过率”却赤裸裸地打脸,一些企业分明就是在自吹自擂、自弹自唱、自娱自乐,自欺欺人。

如今,国家对医药行业潜规则整治的力度越来越大,这对降低药品价格,降低患者负担,降低医保开支,无疑都是利好,对踏踏实实搞研发的企业也是利好,但对那些销售不透明、不干净的公司来说,则是不折不扣的利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23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