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专家 http://baidianfeng.39.net/qwzj/
1.需求端:科研服务需求旺盛,市场空间广阔
1.1.科研服务行业应用广泛,市场持续高景气度
科研服务行业产品丰富,应用广泛。科研服务行业是指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部门等单位提供科研相关产品以及配套方案的行业。从产品及服务内容来看,科研服务包含科研试剂、实验耗材、仪器设备以及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内涵丰富。从下游客户来看,科研服务覆盖生物医药、化工化学、材料科学、能源环保、食品日化、分析检测、智能制造等众多领域,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科研试剂品类繁杂,下游应用广泛。科研试剂是指在科学实验过程中用到的化学试剂、生物试剂、分析试剂、材料试剂等试剂产品,是实验室场景中使用频率 的产品。由于细分领域众多,科研试剂具有品种繁杂的特点,常备品种超过30万种。
实验耗材属于日常消耗品,使用频率高。实验耗材是指实验室日常使用的消耗性材料,根据实际用途不同,可以分为安全防护耗材、液体处理耗材、生物培养耗材等多种类型。实验耗材作为实验室日常消耗品,同样具有高频使用的特点。
仪器设备为实验室基础投入。实验室仪器设备是指科研实验中所需要的基础研发设备,其中既包含纯水机、水浴锅、恒温箱等中低端仪器设备,同时也包含色谱仪、PCR等高端仪器设备。仪器设备属于实验室耐用品,平均单价高,更换频率低,对设备维修服务要求较高。
综合服务属于增值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实验室综合服务是指基于客户需求,提供包含实验室设计规划、装修施工、设备安装、日常维护等在内的整体解决方案。实验室综合服务通常作为增值服务,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提升客户粘性。其中,实验室建设是开展所有科研活动的基础,从市场需求来看,既包括新实验室的建设,还包括老实验室的升级,存在较大的发展前景。
科研服务属于国家战略产业,持续高景气度。科研服务行业属于战略性产业,对于推动“产学研”成果转化有重要意义,为国家创新、产业升级提供关键支持。随着世界科技竞争的日趋激烈,全球正迅速进入知识密集型经济时代,科学和工程研究、商业化应用及智力成果转化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在全球科学发展的热潮下,各个国家均将资源集中到研发、教育等知识密集型领域,全球研发经费近年来始终保持稳定增长。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数据,全球研发经费在年预计达到2.19万亿美元,年至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5%,保持稳健增长。
1.2.中国科研服务行业的市场空间巨大
中国科研经费规模超过2万亿人民币,保持两位数增长。科研服务市场与国家科研经费投入息息相关,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整体科学研究领域起步较晚,在科学研究领域的积累层面相较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在国家*策对自主创新的扶持下,中国科研支出呈现持续高速增长的发展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近几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力度持续加大,由年的7,亿元增长到年的2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3.3%。从活动主体来看,年各类企业经费支出15,亿元,同比增长11.5%;*府属研究机构经费支出2,亿元,同比增长10.5%;高等学校经费支出1,亿元,同比增长15.2%。企业、*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77.4%、13.7%和7.4%。
科学研究支出增长带动国内科研服务行业快速发展。科研服务行业在整个科研事业中扮演“卖水人”角色,具有典型的第三方服务特点,如果把科学研究和创新药研发做类比,科研服务就是科研市场的“CRO/CDMO”,整个科研服务行业的发展与国家科学研究支出息息相关。对标海外发达经济体,中国的科研经费投入仍处于高速增长期,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过去20年间(-)中国的科研支出增长24倍,年均复合增速(CAGR)达到18.4%,同时期美国科研支出增长仅1.2倍,年均复合增速(CAGR)只有4.4%。我们认为,中国科学研究支出的高速增长将带动国内科研服务行业快速发展。
根据测算,国内科研试剂和实验耗材市场空间超过千亿。根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资助项目“高校院所实验试剂需求分析与管理研究”基金项目调研发现,科研试剂、实验耗材支出约占*府隶属研究机构、高等院校RD经费支出的20%-25%左右。我们分别在保守及乐观的情况下,以年至年期间科研试剂、实验耗材支出占*府属研究机构及高等院校RD经费支出为20%和25%的假设对市场规模进行估计,测算出我国*府属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科研试剂及实验耗材规模从年的-亿元增长至年的-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01%。同时,与*府属研究机构及高等院校相比,企业才是RD经费投入的 主力,若再考虑企业RD经费投入中的科研试剂及实验耗材支出,预计我国科研试剂及实验耗材市场规模将远超千亿元级别。
2.供给端:外资巨头垄断市场,国内企业剑指进口替代
2.1.外资巨头垄断市场,国内企业差距较大
从供给端来看,全球龙头公司主导市场。随着全球科研市场的蓬勃发展,相应的科研服务需求高速增长,欧美发达国家由于起步较早,行业基础较为完善,相关企业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逐渐壮大,目前市场竞争格局趋于稳定,行业内涌现出赛默飞世尔科技(ThermoFisherScientific)、德国默克(MerckKGaA)、丹纳赫(Danaher)等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研综合服务龙头公司。
龙头公司通过兼并收购扩大规模,市场集中度提升。年以前,全球科研服务以中小型家族企业为主,行业尚未形成具有整合能力的跨国巨头。年以来,伴随着ThermoElectron和FisherScientific合并成为赛默飞世尔科技(ThermoFisherScientific),行业进入深度整合期。龙头公司开始通过收购兼并迅速扩大规模,例如,德国默克先后收购Millipore和Sigma-Aldrich,赛默飞世尔科技先后收购LifeTechnologies、FEI、Patheon和Qiagen,丹纳赫先后收购Pall和GEHealthcare。通过不断收购兼并,龙头公司的市场份额提升明显,逐渐形成覆盖科研试剂、实验耗材和设备仪器的全产业链布局。
国内企业发展起步较晚,以代理外资品牌为主。一方面,外资企业看到国内科研服务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凭借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优质的产品质量迅速占领90%以上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国内科研服务行业起步较晚,技术落后、资金缺乏等问题导致国产企业在品种数量上和质量上落后于外资企业,国内企业大多通过代理国外品牌产品的途径开拓市场,经过多年发展,涌现出国药试剂等具有一定销售规模的 代理商。
国产试剂尝试自主创新,距离龙头仍存在较大差距。长期面临进口垄断局面,部分国产试剂开始尝试自主创新,从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的化学试剂着手,经过多年的研发投入和经验积累,部分国内企业迎头赶上,涌现出阿拉丁、阿达玛斯(泰坦科技旗下高端试剂品牌)等国产科研试剂自主品牌。根据《国内实验试剂供应链现状、问题与对策》,在年统计的55家国内试剂生产企业中,有18家企业销售额突破了1亿元。虽然与德国默克、赛默飞世尔科技、丹纳赫等全球龙头相比,国产试剂在品种数量、客户数量、覆盖市场、收入利润规模等多个维度还存在较大差距,但未来的成长空间也更大。
2.2.品牌(质量)和响应速度是实现进口替代的核心驱动因素
从一线科研人员的反馈来看,科研服务的采购重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2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