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成立最早的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31129/4299515.html
相关阅读:
《基于工程师红利和高固定资产产出比,中长期战略性看好国内CDMO行业》
《CXO赛道的天时、地利与人和》
《国内CDMO龙头企业凯莱英》
《中国医药外包龙头药明康德》
《全流程优势的CXO龙头康龙化成》
今天我们一起梳理一下泰格医药,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为新药研发提供临床试验全过程专业服务的合同研究组织(CRO),为全球医药和医疗器械创新企业提供全面而综合的临床研究解决方案,保证研究质量、降低研发风险、缩短研发周期、节约研发经费,推进产品市场化进程,让患者早日用上更新、更优的医药和医疗产品。
药物研发外包服务是药物研发的“卖水人”,相比于药企只有在药物研发成功上市后才可以获得巨额回报,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即可提供服务并不断确认收益,且能有效规避新药研发成功的巨大风险,实现先于药企实现业绩爆发,全球药物研发外包服务市场增速(10%左右)明显高于药品市场增速(4%左右)。
在全球研发投入和外包渗透率持续提高的双轮驱动下,药物研发外包服务行业有望长期持续高景气,同时国内凭借人才、成本与病患资源等优势,成为全球药物研发外包服务产业转移的重要目标地,占全球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当下,国内医药行业正在经历“仿制药为主”向“创新为方向”的产业升级,正迎来创新药的*金发展时代,近年来CDE批准的新药快速增加,预计国内药物研发投入将实现20%以上的增速,同时伴随全球药物研发外包服务向国内的产业转移,国内药物研发外包服务市场全面爆发,空间巨大。
CRO行业于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美国,在新药研发难度增加、跨国药企间竞争加剧、药品监管趋严、医疗改革降价、原研药专利到期带来销售额断崖等压力下,全球CRO行业在20世纪80、90年代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年金融危机后,跨国药企研发投入增速有所放缓,全球CRO行业进入成熟期。预计年全球CRO市场规模亿美元,5年CAGR为9.0%左右,其中临床CRO市场规模接近亿美元,5年CAGR为8.7%左右。
驱动新药研发投入增长的因素趋势不变,新药研发仍将是未来医药行业发展主旋律,产品层面,专利药相对仿制药具有更高的溢价与上市回报,对于药企更具吸引力,在全球药品销售额占据大部分份额;公司层面,不断涌现的具有先进技术的小型创新药企能够为专利药研发投入贡献新鲜血液,同时小型创新药企的外包意愿更强,进一步提高外包渗透率。全球新药研发投入稳定增长与外包渗透率的持续提升有望驱动全球CRO市场持续稳定增长,增速在10%左右。
全球CRO行业竞争格局方面,部分海外成立较早的CRO公司经过数十年发展已发展为行业龙头,在服务能力与规模体量等方面优势明显。跨国 CRO企业主要包括Covance、IQVIA、Parexel、药明康德等,CR10超过40%,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由于临床前CRO具有更强的离岸外包特性,临床CRO具有更强的属地化特性,临床CRO占据了海外CRO市场绝大多数份额,是大部分头部跨国CRO企业的业务主体。
CRO行业在国内发展时间相对较短,20世纪90年代,跨国药企药品在国内的上市需求启动了国内CRO行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内多项促进医药创新的*策的推行、医疗改革的不断提速和医保市场的持续扩容,国内外制药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开拓与投入力度逐步增加,国内CRO行业开始蓬勃发展。预计年国内CRO市场规模接近80亿美元,近5年CAGR为27.3%左右,其中临床CRO市场规模接近44亿美元,5年CAGR为29.3%左右。
国内临床CRO市场主要参与者主要包括跨国CRO公司的国内分支机构(昆泰、科文斯、PPD等)与本土临床CRO公司(泰格医药、药明康德、博济医药等):前者通常具有较强的服务能力与国际化品牌优势,在承担跨国药企的国际多中心临床与境外临床项目方面更具优势;后者整体呈现多、小、散的格局,多数本土临床CRO公司服务能力相对较低,以提供服务水平较低的注册申报为主,无法提供完整的临床试验服务;少部分 的本土临床CRO公司能够提供大部分临床阶段服务,在境内创新药临床项目服务方面更具优势,同时服务能力与研究经验逐步接近跨国CRO公司,对于境外临床项目服务能力也在快速提升。
公司自成立以来持续深耕临床研究服务领域,在一体化服务能力、临床试验机构网络、规模化专业人员团队、品牌口碑等方面的优势明显。年,公司协助开展了中国60%以上的1类创新药审批的研发;自成立以来与中国总计超过个GCP注册临床试验机构中80%以上的机构取得合作;截至年底临床研究方面拥有超过名临床监察员、超过名临床研究协调员及超过名患者招募专业人员的团队。根据FrostSullivan报告,年,国内临床相关业务收入计的前5大临床CRO公司合计占据国内临床CRO市场31%份额,其中公司在开展临床项目数量与临床相关服务收入方面均为 ,在国内临床CRO市场份额达到8.4%。
一、国内临床CRO龙头
泰格医药成立于年;年收购美斯达;年成立杭州思默;年A股上市;年成立英放生物,同年收购BDM公司;年收购方达控股大部分权益、北医仁智DreamCIS(韩国CRO公司);年收购捷通泰瑞;年收购Concord、Opera(罗马尼亚CRO公司),医院;年收购上海谋思医药,参股日本CRO领*企业EPS,同年与Accerise株式会社成立合资公司;年H股上市。
二、业务分析
-年,营业收入由6.25亿元增长至28.03亿元,复合增长率35.00%,19年同比增长21.85%,Q3实现营收同比增长13.27%至23.00亿元;归母净利润由1.25亿元增长至8.42亿元,复合增长率46.45%,19年同比增长78.24%,Q3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7%至13.18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由1.33亿元增长至5.58亿元,复合增长率33.22%,19年同比增长56.31%,Q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3.57%至4.98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由0.44亿元增长至5.28亿元,复合增长率64.38%,19年同比增长1.02%,Q3实现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增长51.92%至5.17亿元。
分产品来看,年临床试验技术服务实现营收同比增长22.05%至13.47亿元,占比48.04%,毛利率增加5.23pp至43.80%;临床试验相关服务及实验室服务实现营收同比增长21.08%至14.46亿元,占比51.06%,毛利率增加1.28pp至48.65%;其他业务服务实现营收同比增长.20%至.53万元,占比0.36%。
年公司前五大客户实现营收5.74亿元,占比20.47%,其中 大客户实现营收1.32亿元,占比4.70%。
三、核心指标
-年,毛利率由47.32%下降至16年低点38.03%,随后逐年提高至46.48%;期间费用率由19.46%上涨至16年高点25.53%,随后逐年下降至15.70%,其中销售费用率15年上涨至高点,随后逐年下降至17年低点2.36%,而后逐年提高至2.89%,财务费用率由-1.25%上涨至17年高点0.69%,而后下降至0.34%;利润率由21.84%下降至16年低点13.35%,随后逐年提高至34.79%,加权ROE15年提高至17.23%,16年下降至低点9.34%,随后逐年提高至23.65%。
四、杜邦分析
净资产收益率=利润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由图和数据可知,15年净资产收益率的提高是由于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的提高,16年净资产收益率下降至低点是由于利润率、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共振下降所致,17年净资产收益率的提高是由于利润率的提高,18-19年净资产收益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利润率和权益乘数的提高。
五、研发支出
年公司研发投入总额1.24亿元,占营业收入总额的4.43%,主要用于研发人员工资社保、软件开发、系统使用、设备折旧等。
公司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核心技术,以确保技术价值的持续输出。近五年来,研发人数增加,已应对不同的专业化服务;研发投入金额不断提高,用于研发人员工资、软件开发、系统使用等项目;研发成果显著,符合营收增长趋势。同时公司人均创收总体提高,年达59万元/人,年略降至57万元/人。CRO企业是典型的人才密集型企业,专业人才队伍保障公司未来业绩明朗。
六、估值指标
PE-TTM71.88,位于上市以来的50分位值左右。
根据机构一致性预测,泰格医药年业绩增速在22.37%左右,EPS为2.64元,17-22年5年复合增长率50.21%。目前股价.41元,对应年估值是PE50.94倍,PEG2.28。
看点:
公司是国内临床CRO龙头,创新药国际化背景下,作为少数能够承担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本土CRO企业之一竞争优势明显。港股IPO融资加码全球扩张计划,未来有望逐步成长为全球临床CRO行业的重要参与者。展望未来3-5年,创新药研发服务外包高景气度持续,公司作为国内临床CRO龙头将充分享受行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