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瞪羚社
作者:Kris.
8月2日,上市公司华熙生物发布公告:称旗下钜朗公司和开曼华熙已委托律师于在7月29日向韩国肉毒素厂商Medytox发出律师函,行使其权利终止及/或撤销及/或解除合资协议及依据合资协议签署的其他相关协议,并保留就此事追究Medytox相关法律责任的一切权利。
至此,华熙生物引进Medytox的肉毒素产品基本告吹。
追寻整个案子来龙去脉,华熙生物在引进该产品的过程中花费了不少人力物力,同时整个过程可谓一波三折。
年5月,开曼华熙(原香港上市的主体,目前已退市)与韩国Medytox合作成立华熙美得妥,目的在中国地区销售Medytox生产的特定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Meditoxin);华熙美得妥双方各50%股权,华熙生物出资万港元,Medytox出资万港元及相关产品独家代理授权。
年9月,华熙旗下全资子公司钜朗公司以万港币承接了开曼华熙所拥有的华熙美得妥50%股权。
年3月,钜朗公司和Medytox双方决议各向华熙美得妥增资万港币;截止目前,钜朗公司已实际增资万港元。
自年Meditoxin在国内开展临床试验,并于年在国家药监局申报上市,整体的临床、申报、注册拉锯,已经花了6年。目前为止,Medytox在中国注册的肉毒素产品注册状态仍为未完成。
华熙生物这次的引进“告吹”,实际上业内早有预期,很大程度因为“遇人不淑”。
01频频翻车的合作方“美得妥”
起初,华熙生物的“眼光”并不差。
Medytox创立于年,并在年推出了韩国首款、全球第四款A型肉毒素Meditoxin,随后在年、年分别推出了液体肉毒素产品Innotox和更具安全性的Coretox。
Medytox第一代肉毒素Meditoxin自年推出以来,从-年Medytox本土的市占率由8%提升至34%,一度成为韩国市占率第一的肉毒素。
截至年,Meditoxin共售出万瓶,年收入达到亿韩元,占Medytox整体收入的42.1%。
但值得注意的是,Meditoxin先发优势并没有让公司一劳永逸,年Hugel肉毒素产品(四环医药国内代理)上市后逐步以更高的性价比后来居上,Medytox份额逐渐被挤压,丢掉了第一的宝座。
转折点出现在年之后,Medytox频频别爆出“丑闻/问题”。
年6月,据韩国相关部门调查,Medytox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未经批准的原液,通过材料造假获得流通许可;韩国食药局将无限期暂停生产、销售和使用Meditoxin三种规格的产品,并于年6月25日起撤销Meditoxin的批准文号。
此外,Medytox旗下的另一款肉毒素Innotox也因伪造实验材料被韩国食安厅吊销产品许可。
美得妥旗下的三款肉毒素产品已全部被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处吊销许可,除了上述提到的Meditoxin、Innotox,还有此前被吊销许可Coretox。
咨询业内人士表示:在这种背景下,Meditoxin在中国的申报几乎不可能被批准。
为什么现在才被正式公布出来?或许是因为华熙生物需要引进新的同类产品,并且过往和Medytox合作合同的解约需要双方达成一致,不得已才尽快向市场公示,一是表明双方已经处于这个状态,二是出清市场对原有Meditoxin产品的预期。
02肉毒素对于医美企业的重要性
不得不说,肉毒素,对于医美平台企业十分重要。
简单介绍下肉毒素,其由肉毒杆菌于厌氧条件下生长时所产生的一类嗜神经性外毒素,A型肉毒素毒性最强、应用最广。低剂量局部使用肉毒素可消除肌肉痉挛、除去皱纹,后被广泛应用于医美行业。
国人更青睐轻医美项目,轻医美中又属注射类产品市场规模最大,注射产品主要分玻尿酸、肉毒素两大类。目前占比在7:3左右,目前国内肉毒素市场渗透率仅2%,未来渗透率提升会比玻尿酸快。
同时,玻尿酸研发审批周期快(1.5-2年),导致目前国内玻尿酸品牌林立(约50款产品),竞争格局趋于红海;肉毒素由于是毒素,国家对其审批十分谨慎,审批周期至少需要4-5年,目前国内只有4张注册证。
肉毒素是医美机构的“拓客之匙”。相比其他医美项目而言,注射肉毒素项目具备频次高、价格亲民等特点,并且肉毒素具备应用部位范围广、可与多个项目联用的“百搭性”的属性,是众多医美机构向顾客营销其他服务的“不二法宝”。可以说,肉毒素是每家医美机构的标配,即使不赚钱,但能通过这个项目获客也会做。
举几个肉毒素与其他产品搭配的例子:与玻尿酸搭配能够实现“动静结合”双重抗皱、与光电项目搭配能够实现联合抗衰、与中胚层疗法搭配使用可减少皱纹的二次产生。
如果医美厂商能够拥有一款爆品肉毒素,那么对于带动其他产品对终端销售有着极强的加成作用。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全球医美巨头艾尔建。
在艾尔建的医美业务层面,大家习惯把公司历程分为三个阶段:1)爆款大单品肉毒素保妥适常居市占率全球第一,市占率曾一度逼近90%,为医美业务打下基础;2)基于肉毒素打下的渠道基础,将部分产品与肉毒素捆绑销售,全面开花;3)成就Pharam地位,不断外延并购丰富产品管线。
从艾尔建最新的医美业务发展来看,肉毒素保妥适的第一单品的地位仍然无可撼动,-年在美国和全球分别保持了20%、10%的双位数增长。
对于国内医美企业而言,肉毒素无疑是打通渠道、快速提升业务规模的必争单品。
03更多新玩家入场在即,华熙生物面临掉队
众所周知,华熙生物以玻尿酸原料起家,基于工业优势拓展出原料产品、功能性护肤品、医疗终端产品三大业务,其中最强的无疑是功能性护肤品板块,年分部收入为33.19亿,占公司整体收入比重为67.09%。
相比功能性护肤品的增长情况,医疗终端的增长显得逊色,目前公司的三类医疗器械产品主要集中在玻尿酸领域,竞争趋于激烈,同时公司医疗终端分部毛利率从年86.67%下降至年的82.05%,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
华熙生物显然也意识到了问题,通过“自研+对外收购+BD”来解决医疗终端产品的丰富度,如年全资收购法国Revitacare获得透明质酸无源植入物系列产品、年4月收购胶原蛋白企业益而康进军新领域。
从自研的角度看,华熙生物的医美方向在研产品仍然集中在透明质酸领域,领域的外延性有所欠缺。
环视国内其他头部的医美平台公司,布局的产品种类更为丰富:1)华东医药的医美管线已经涵盖了玻尿酸、胶原蛋白填充剂、埋植线、肉毒素、光电仪器、肉毒素等领域;2)四环医药的代理+自研管线包括肉毒素、玻尿酸注射剂、埋植线、脂肪采集系统、黄金微针等产品。
回归到肉毒素层面,历经Medytox这一档子事件后,华熙生物切切实实已经“掉队”(原计划国内第三家,-年上市)。
目前,国内获证的肉毒素产品仅有四家,分别是艾尔建的保妥适、兰州所的衡力、四环医药代理的乐提葆、Ipsen的吉适。
未来3年,国内肉毒素将迎来大量的新玩家,目前进展最快的可能是大熊制药的绿毒和Merz的西马肉毒(精鼎医药)。
国内的上市公司方面,爱美客、复星医药分别引进的Hutox橙毒、RT长效肉毒均进入临床三期;华东医药、昊海生科也分别引进了韩国Jetema的肉毒素、Eirion的创新外用涂抹型肉毒素ET-01。
未来随着国内肉毒素玩家的增加,先发优势可能将被削弱,差异化可能更多在于企业的营销端能力。
结语:在外界看来,对于华熙生物而言,在医疗终端部分的发力能够获得的业绩弹性实际上是大于第一大业务功能性护肤品的。肉毒素的“掉队”,似乎也给公司的BD、外延投资战略提了一些醒,我们静待公司未来的一些修正与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