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海通证券,:余文心,郑琴)
1.深耕生物科技领域,上下游协同赋能发展
1.1由生物试剂起家,架构三大事业部发展多元业务
诺唯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围绕酶、抗原抗体等功能性蛋白及高分子有机材料进行上游技术研发和终端产品开发的创新型生物科技企业,业务涵盖生物试剂、体外诊断、抗体药物等多个领域。成立于年的公司以生物试剂切入科研市场,年公司通过开发高通量测序试剂进入了工业客户市场,年通过成立生物医药事业部进入制药企业市场,年11月1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
基础研究院提供创新源动力,三大事业部拓展多元业务。公司为研发驱动型的高新技术企业,由基础科学研究院负责上游共性技术和工艺研发,自主建立核心共性技术平台,为下游产品开发提供原动力。下游设立生命科学、体外诊断及生物医药三大事业部,以客户及市场需求为中心进行产品研发,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高通量测序、体外诊断、医药及疫苗研发和动物检疫等领域。
1.2股权结构集中,核心骨干系南大校友
曹林、段颖夫妇为实际控制人,合计控制公司64.49%的股份表决权。本次IPO发行前,公司主要股东有诺唯赞投资(直接持有44.97%)、国寿成达(8.60%)、杨奇(6.06%)和曹林(5.94%)。其中诺唯赞投资通过博英维投资(4.01%)和唯赞投资(3.54%)间接持股,共计持有52.53%的股份表决权。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曹林、段颖夫妇,其中曹林直接持有公司5.94%的股权,并持有诺唯赞投资66.22%的股权,段颖直接持有公司2.16%的股权,此外曹林夫妇与曹生标、张力*、唐波、徐晓昱为一致行动人,二人合计控制公司64.49%的股份表决权,股权结构集中。
管理层行业资历深厚,核心骨干系南大校友。曹林博士是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兼具行业研发经验与管理资历。联合创始人为唐波、张力*、徐晓昱分工明确,管理公司各个事业部。核心技术骨干含创始人及联合创始人,均系南大生物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出身,在蛋白技术领域研发经验丰富,对公司的创新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1.3新冠防疫创契机,业绩实现爆发式增长
常规收入稳步增长,新冠疫情驱动营收实现爆发式上涨。年公司实现营收15.64亿元(+.92%),归母净利润8.22亿元(+.62%)。新冠疫情期间,公司应对市场需求,针对性研发新冠抗体检测试剂盒等,为新冠mRNA疫苗研发的企业提供服务等,使得公司业绩实现爆发式增长,年新冠疫情相关产品实现收入约11.8亿元,收入占比达76%。剔除新冠疫情相关产品的影响,-年,公司常规业务也实现了快速增长,3年CAGR达49.33%。
生物试剂为公司营收支柱,疫情驱使POCT试剂成后起之秀。公司主营业务涵盖生物试剂、POCT试剂及POCT仪器,其中生物试剂为公司营收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年营收占比保持在90%左右。疫情期间,公司研发新冠抗体、抗原及核酸检测试剂盒,使得POCT试剂销量快速上涨,收入占比由年的10%增至年的36%,我们认为试剂的销量上涨也是POCT诊断仪器的销量上升的动因之一。
POCT试剂驱动海外营收实现新突破。公司的海外业务起步较晚,年以前,公司在境外销售的产品均为生物试剂,金额较小。在新冠疫情期间,公司的新冠检测试剂盒远销东南亚、非洲、南美洲和欧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建立了一定的品牌口碑,年公司在海外实现营收达2.13亿元,收入占比达13.65%。我们认为依靠新冠试剂打开的海外渠道有利于未来公司常规产品在海外市场的拓展。
毛利率保持高水平,规模效应下各项费用率显著降低。-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持续保持在80%以上的高水平,其中生物试剂毛利稳定在90%,POCT诊断试剂毛利从年的-7.8%快速上升至年的85%,系新冠期间销量快速上涨,成本摊薄所致。生物试剂属于高壁垒行业,行业集中度较高,我们认为公司拥有较强的议价权,且未来有望继续维持。费用方面,年由于规模效应,公司的期间费用率大幅下降,我们认为随着公司收入规模的提升,盈利能力仍有改善空间。
秉承创新理念,研发费用率持续高于行业平均值。-年,公司投入研发费用分别为.45万元、.66万元及.34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达到31.03%、23.21%及8.02%,以八家同行公司做对比,公司研发费用率持续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我们认为持续高增的研发投入为公司产品的创新研发提供源动力,有力保障在研产品的陆续上市。
1.4品质打造客户群体基础,高质量售后服务增强客户粘性
公司注重培养研发型销售人才,致力于为客户现场解决问题,以定制化服务提高客户粘性,从各个方面不断完善售后服务体系。
定期举行售后培训,夯实技能基础。从公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2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