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里面的护士在打针的时候,特别是挂点滴的时候,明明知道你的名字,而且已经是老患者,“老熟人了”为什么还要叫你一次名字?
很多人不明白,有时候自己患有一些慢性病,需要长期进行挂号,有些时候,就是住院治疗,此时你已经是这个病房的“老熟人”,每次医生开具的药物,以及挂点滴的品种,护士和医生,已经都很熟悉了,但是每次护士走到病床前面,这位护士总是说某某某,是不是?得到你的回复后,确定是对的人,那么才会开始进行打针注射。
此时病床上的你,总是会说,你都知道我的名字了。为什么还要再问啊,护士笑笑说,这是规矩,患者说,这里又没有监控,而且,我确实就是对号入座的患者,而且已经跟你认识经济一年多了,你不用这样叫我了。但是护士还是在每次工作的时候,总是要呼叫下名字。
其实从客观的角度上来说,呼叫患者名字,特别是在重要的岗位,比如,取药,拿药的时候,发放注射针剂,挂点滴,也就是说,药物,或者是要对人体注射的时候,会有可能产生一定变化的时候,呼叫名字,是最大程度的,降低风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必要的医疗风险。
在日常工作,我们发现,护士基本会实现三班倒,病人没有更换,但是护士会有不间断的更换,虽然有些护士的记忆力非常好,但是在忙碌的医疗过程中,我们总是会发现个别护士,会疏忽,在紧张的工作环境中,就会出现差错,这个是人为的原因。
另外一点,现在的医药包装和医药品名,都是很相近,有些药品就是相差一个字,而且在配药的时候,很多时候,瓶瓶罐罐的药品总会让护士手忙脚乱,特别是一些新进来的护士,肯定很生疏,此时对比患者名字,核对药物等步骤,是护士开展工作,非常必要的一个环节。
最主要的一点,现在的医疗环境非常的差,护士医生,在有必要的前提下,特别是避免日后非必要的医疗纠纷,给自己一个有力的保障,呼叫名字是一种自我安全的紧箍咒,是非常需要的。
最后,这也是国家卫生相关主管部门,规定的职业操作守则,等于手护士对患者进行挂点滴的时候,或者任何分发药物的时候,一定要一问三看在对比的原则在给患者,否则一旦发生医疗事故,首先问责的就是医护人员,为第一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