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氪国产医药的旗帜倒了

黄绎达

编辑

郑怀舟

谈到我国的创新药和抗肿瘤药,恒瑞医药(证券代码:.SH)作为国内医药产业的旗帜,是注定绕不过去的。

近两年来,对恒瑞而言真可谓多事之秋,尤其是今年以来的股价暴跌,与业绩不及预期似乎形成了对映关系,简单的看这并不错,然而业绩并不是资本市场对恒瑞定价的全部。

正值恒瑞公告了今年Q3的业绩,我们将以连载的形式,从业绩驱动、产品与研发、投资策略这三个方面,再加上业绩点评,意在向投资者解析恒瑞医药的核心价值。

1.业绩点评:集采影响延续,01Q3业绩颇为弱势

10月19日,恒瑞医药公告了今年的三季报,前三季度累计实现收入01.99亿元,同比增长4.05%;Q3单季实现收入69.01亿元,同比减少14.84%。

利润方面,前三季度累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07亿元,同比减少1.1%;Q3单季实现归母净利润15.40亿元,同比减少3.57%。

图1:近年来恒瑞医药业绩表现资料来源:wind,36氪

稍微拉长周期来看,恒瑞业绩的分水岭出现在年。进入00年之后,收入与利润的增速就开始大幅回落,特别是利润增速下降的幅度更为明显,到今年Q3直接变成了负增长。

00年后恒瑞业绩增速一路下行的原因,政策的影响是最主要的,疫情作为黑天鹅事件亦是推手之一。

说到具体的药政,在医保控费的大背景下,对药企业绩影响最大、最直接的政策主要有两则,而且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是便是集采,另一个是医保谈判,这也正好对应了恒瑞目前的产品结构。

说到产品结构,恒瑞虽然在国内创新药领域已经做到了领头羊,但是作为一家老牌药企,依旧还是仿制药+创新药的组合,而且存量仿制药的占比并不低。根据01中报数据,创新药收入只占恒瑞当期销售额的约39.15%。

至于政策的逻辑,先说集采:针对仿制药的带量采购始于年末,从最初“4+7”的5个品种,在经历了多轮之后,目前已经扩面到超过00个品种,未来还会更多,

集采杀药企业绩的结果都有目共睹,因此存量产品中有仿制药的恒瑞必然会受到集采政策的影响。

集采品种方面,从第一批带量采购带现在,共涉及恒瑞8个品种,其中中标品种有18个,中标价格平均降幅7.6%。

仅00年末开始的第三批集采中,恒瑞有6个品种中标,而这部分药品在大降价后,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额环比下降57%,集采杀业绩的逻辑再一次被验证。

往后看,集采扩面一定会持续推进,对此恒瑞也是早有预期,积极的开始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

年时,恒瑞就停掉了大部分仿制药的研发,只做创新药和高端仿制药,以提升创新药在其收入结构中的占比。

调结构的意义在于:当存量的仿制药经历带量采购后,一旦量不足以对冲降价带来的损失,即以价换量的逻辑无法兑现,盈利能力强的创新药将成为恒瑞业绩增长的核心动能。

恒瑞在调结构的过程中,免不了又会面临两个棘手的问题,其一是医保谈判的影响,其二是研发费用的支出,前者影响收入,后者影响利润。

关于医保谈判的逻辑,在我国的药品支付结构中,大医保是第一支付方,所以通常当药品纳入医保后,有医保买单,可及性会大幅提高,以此带动药品销售额的增长。

目前,我国创新药的研发项目主要集中在抗肿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上,恒瑞与其他国内创新药企亦大都如此。

存在的问题之一是:热门靶点的研发项目相当拥挤,最典型如PD-1/L1。虽说同一靶点的不同药品在药效上存在差异化,但是目前这还不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60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