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热心公益 http://baidianfeng.39.net/a_yyxw/220627/11081309.html
中成药集采在即,反垄断阴云又至
反垄断利剑再出鞘。
8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关于强化反垄断深入推进公平竞争*策实施的意见》审议通过。会议强调:强化反垄断、深入推进公平竞争*策实施,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医药行业是今年反垄断的重点领域。年以来,先声药业、天药股份、扬子江药业先后因垄断而领到巨额罚单,涉及原料药、终端产品,覆盖医药行业全链条。
在反垄断声浪日益高涨的新形势之下,药品控销的路会越走越窄。
控销模式=垄断
控销是医药人太过熟悉的销售模式,通过控制价格、区域、渠道、终端等各个环节,保证各级经销商利益。
控销同时也抬高了药价,最终,高价药由患者和医保买单,这正是今年4月扬子江被罚的主因。
曾几何时,控销是医药行业的万能钥匙,一大批企业尝到了甜头,开始野蛮生长。
最早打通电视广告销售密码的哈药六厂就是控销高手,葵花药业、修正制药、仁和药业则成为后来的医药控销三巨头。随后,南京同仁堂、好医生集团、蜀中药业等一大批药企也加入控销大*。再往后,医药群雄纷纷谋划“控销大业”,控销几乎成了一种行业默契。
近几年随着网上批发、零售药品的兴起,控销还有一件重要任务,那就是控制线上药价。和线下销售不同,电商平台非常扁平化,终端零售价格可以更低。一些药企选择对电商渠道进行管控,甚至专门成立管控部门,为药品制定线上、线下销售策略,避免竞争。年2月,四川美大康药业就因为“复方珍珠口疮颗粒”的线上价格比线下药店低3倍,对几大电商平台断供。这正是价格管控失效后,药企采取的极端做法。
扬子江垄断受罚,被业内视作对药企控销模式的否定。在反垄断剑锋之下,药企如果继续控销,犹如在雷区行走。
监管收紧,控销走向何方?
反垄断对医药行业的控销明确说不,行业也在改头换面,继续控销工作。
“互联网控销式”应运而生,健识局注意到,好医生旗下有一款叫做“药约约”的App,自我宣传为:全国首家互联网控销药品直卖网,将控销模式从多个维度进行了技术创新,成为许多同行争相效仿的对象。
“药约约”是互联网控销模式的代表。此外,还有盛兴医药、药精灵等一大批互联网控销平台,通过互联网精准管理,让控销执行起来更加彻底。
这显然与*策大势相悖。去年11月,中央就提到了反垄断的问题;12月再次要求强化反垄断;年3月,*府工作报告再次指出要强化反垄断,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今年3月,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发布《医药行业合规管理规范》,反垄断被重点提及。医药领域反垄断,归根到底是为了降药价以保护患者利益,同时让行业健康发展,这和近几年各部门在医疗领域的改革举措思路一致。
集中采购、两票制、医保谈判、反腐、信用评价体系等一系列*策,都在提醒药企,一味沿着老路走是行不通的。
8月9日,国家医保局在答复建议时明确:下一步将科学稳妥推进中成药及配方颗粒集中采购改革,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从价高量大的品种入手。在业内看来,中成药等更多品种集采开展之前,用反垄断在内的手段降低药品市场价格是必要的准备。
医药行业野蛮生长的时代还没终结,但总会过去。
#垄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