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李奕
为展示全省中医药改革发展成果,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浙江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组织了首届“浙江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十大事件”评选活动。经各单位推荐报送、资格审核、初选、复选、公众和专家投票等环节,最终评选出《加强*策体系建设,奋力启航新的征程——浙江省向中医药强省迈进》等为首届“浙江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十大事件”。
今天起,本端将精选部分获评为“浙江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十大事件”的重要大事进行展示,希望全省中医药系统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进程中,继续贡献中医药力量,续写浙江中医药高质发展新篇章。
重传承、强内涵、树品牌——医院充分发挥我省中医医疗机构领头雁作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中医药大会精神,浙江医院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充分发挥我省中医医疗机构领头雁作用,为促进我省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中医药医学高峰而不懈努力。
一、依托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打造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高层次平台
年2月12日,全国首家省级中医研究院成立之际,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他在贺信中提到要认真挖掘整理学术经验,努力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学。
国医大师葛琳仪教授领衔全省名老中医,认真挖掘浙江中医流派的传承、学术思想和诊疗特色,开展名中医学术经验研讨和交流,积极收集整理临床医案,组织开展浙派中医“百医百方(技术)”征集工作。依托名中医研究院,医院全力打造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高层次平台。
二、深入建设 医学中心,强化中医药服务龙头牵引
医院是首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重点疑难疾病诊疗中心、国家中医区域诊疗中心、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医院、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和疫病防治基地依托单位、国家区域医疗医院。医院全力打造高层次中医药临床科研平台,年,入选国家区域医院,在搭建高水平医学中心的道路上又迈出重要一步。
三、传承十大中医流派,开创“群师带群徒”浙江模式
医院拥有极具中医特色、闻名省内外的中医十大流派,医院梳理十大流派学术思想,做好十大流派传承发展工作,设有 中名医工作室21个、省级名中医工作室19个,国医名师工作室4个,独创中医药人才培养“浙江模式”—群师带群徒,不断推动我省中医药人才的培养。
四、中医药制剂研发成果丰硕,助力打造“浙产好药”产业品牌
医院在全国最早开膏制膏,定期举办“膏方节”,将“浙派膏方”传播到省内外各地。李大鹏院士发明的康莱特注射液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高瑞兰研究员研发的派能达胶囊成功实现成果转化。医院拥有众多疗效突出的院内制剂,近年来持续开展中医药制剂研发,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研制出5种中药制剂,助力中医药抗疫。
五、全面对接“浙里中医”服务品牌,打造中医药传承发展数字化平台
医院将名医资源储备、科研立项、中医药研发生产等相互配合,实现了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搭建高水平中医药数字平台。医院健康云平台上线,开展远程会诊、线上临床带教、中医远程讲座、名老中医教学查房直播等活动。医院是医院平台医保结算业务试点示范单位,是省内 官方授权开展海医院。
六、医院开张(省中西溪院区),提高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
年12月30日,医院(浙江医院西溪院区)正式启用。西溪院区集康复、医疗、教育、科研、社会服务于一体,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提高我省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七、90周年砥砺奋进,召开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峰会
7月18日,医院在省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峰会。会议邀请了省内外行业精英,共商我省中医药事业发展。
时任省长郑栅洁发来批示,医院要把中医药这一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为建设健康浙江、更好造福百姓作出新的贡献。
八、借一带一路“东风”,打造中医药国际合作范本
医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建设单位”、浙江省中医临床国际交流中心,是浙江省卫健委指定的留学生中医教学定点基地,近十年来接待了外籍留学生余人。医院连续4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一带一路“中国-以色列中医药中心”国合专项,推动中医药国际影响力。
启航新百年,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作为全省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领头雁,医院将医院医教研并进的优势,从解决临床难题出发,坚持疗效 ,走出一条中西医协同发展的崭新之路,将医院全力打造成为高水平、引领性、研究医院典范。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